站点导航
南京传媒学院专接本报名官方网站
自考本科 / 专接本招生官网

南传专接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赓续千年文脉 谱写时代新篇

2024-06-03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鲜明提出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深刻阐述“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发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时代强音。一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奋力书写文化传承发展的南京答卷。
 
大有看头,“博物馆之城”独具特色
 
“中国色真的太美了”“拍照拍得停不下来,手机内存都要满了”“‘最美落地窗’名不虚传”……6月2日,六朝博物馆里如往常一样迎来众多参观者。
 
正在六朝博物馆举行的“只此中国色·青”特展,由南京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领衔,一大批“青色文物”打造了一场视觉盛宴。此次展览以中国特有的青色为主题,展品来自国内十余家文博机构,涵盖玉器、瓷器、书画、服饰等类别共计180余件文物以及众多现代艺术作品。展览共分为五个单元:“何为青色”“青雅如玉”“天地青翠”“只此青绿”“青韵中华”,通过品类丰富、色相多变、造型优雅的青色系文物展品,展现色彩美学和古人审美情趣,阐释中国青色文化深刻内涵,惊艳了无数参观者。
 
六朝博物馆二楼的网红落地窗前,前来打卡的参观者络绎不绝。春夏秋冬,五彩斑斓,自然景色与城市风貌透过这扇窗,构成了油画般的美丽画面,被网友誉为“最美落地窗”。这里是观赏城市美景、感受历史文化的窗口,也是连接古今和未来的公共文化空间。
 
人流如织的场景,在南京“有看头”的博物馆里持续上演。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南京致力于打造独具特色、充满活力、令人向往的“博物馆之城”。目前全市共有备案博物馆80座,其中国家等级博物馆17座。2023年,全市博物馆接待观众超过3000万人次。南京的博物馆“朋友圈”还在不断“扩容”,除了包罗万象的综合性博物馆,还有许多自然科学类、主题类博物馆,它们不仅有料而且有趣。特色鲜明、多元丰富的各类博物馆,为“博物馆之城”注入更多活力与动能。而且,各个博物馆的展陈内容不断丰富、品质不断优化,去博物馆看展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博物馆热”不断升温。
 
赓续文脉,南京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深入推进
 
继发现“长干古城”后,西街遗址六朝梁代御道、国门现身。1500多年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在哪里?是什么样子?在这里,能找到答案。
 
“‘长干古城’的发现,将南京建城史前推600多年!”去年12月19日,在“长干古城—南京西街遗址重要成果专家论证会”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等权威历史考古学者给出了判断。今年,还是在西街遗址,这片历代地层叠压、见证南京历史的地块上,发现了六朝时期的御道和国门。
 
据史料记载,南朝梁时期的建康(今南京),人口达28万余户,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堪称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六朝长干里是建康城的南门户,交通便利,市肆繁荣,长干寺、瓦官寺等著名寺庙也位于此。梁代通御道于长干里,新建国门,打造了国都气派的南大门。史料中还记载,朱雀桥、朱雀门是建康城正南方的地标,也是当时人们进出建康城的主要通道。此次发现的御道,其北端连接的就是朱雀桥、朱雀门,向南最终延伸至牛首山。
 
随着六朝梁代御道、国门的发现,南京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再度取得重大进展。
 
2023年3月召开的全市文物工作会议上,南京地域文明探源工程被纳入重点工作任务。西街遗址考古项目是南京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的重点之一,此外,还有薛城遗址、昝庙遗址等考古项目正在进行。南京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的深入推进,将有力解决南京地域文明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空白,一系列的考古发掘和研究阐释,正绘出一幅南京地域文明的历史长卷,讲述“何以南京”的故事。同时,我市还致力于加大考古成果的应用,让南京地域文明的瑰宝真正融入民众生活,成为提升城市品质、丰富民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资源,实现文明成果共享。
 
贯通古今,传统文化焕发全新光彩
 
5月31日晚,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的棂星门前,随着南京创意设计周开幕,一座“创意花园”亮相。
 
这座花园装置以南京市博物馆内的一件重要文物——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为设计灵感,设有劲朗的青松、苍翠的锐竹和傲骨的红梅,象征着南京在文化创意领域的蓬勃发展。花园装置同时代表着“花开地标——创意之花的绽放传递计划”全城启动,展示了南京作为一座创意之城的独特魅力。6位创意工作者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用舞蹈、影像、雕塑、景观、交互装置、数字创意等方式,让艺术介入朝天宫,让这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地标、市民的游玩乐园变成一座艺术公园。
 
翻一翻被专家誉为“南京版《四库全书》”的《金陵全书》,一批长期束之高阁的孤本、珍本在尘封千百年后得以一露真容;去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穿越”到600多年前,看一看大报恩寺琉璃塔是怎样建成的;打开文枢元宇宙小程序,回到老时光里的金陵城,上一堂元宇宙文学课;到南京市非遗体验中心,看秦淮灯彩,赏昆曲表演,听古琴演奏;参加“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让文化传承融入生活日常……聚焦传承发展,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根本遵循,在南京,传统文化正焕发出全新光彩。
 
此外,首届长江文化南京论坛、南京和平论坛、“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中国文学国际传播论坛暨第六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动,让城市的魅力跨越国界,让南京城市文化名片愈发闪亮,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沟通历史与当下,连接传统与现代,在南京这座世界“文学之都”文脉悠悠、弦歌不辍,贯通古今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
 

联系人:周老师

手机号:15895869334(微信同号)

首页 电话 添加微信 在线报名 录取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