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导航
南京传媒学院专接本报名官方网站
自考本科 / 专接本招生官网

南传师资概况

2024-06-11
学校坚持将优秀师资作为第一资源,持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重视培育一支集教学教研、学术科研、创作实践三位一体的多元化、复合型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兼职教师400余人,多年来已从海内外引聚了众多学界业界名家作为“驻校艺术家”和特聘教授,全职引进了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长江韬奋奖获得者、金像奖获得者、“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飞天奖获得者、金话筒奖获得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级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主持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教学名师、省级重点学科主持人等一大批具有学界和行业显著影响力的二级学院院长、学科带头人和专业负责人,获批江苏省产业教授5人(系全省民办高校唯一一家入选,获评数量在全省高校位居前列),形成了显著的高层次人才引聚效应和雄厚的师资发展基础。
 
 
南京传媒学院部分学科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一览
 
(信息截至2022年12月)
 
  
 
项仲平:男,汉族,1961年出生,二级教授,博士,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及特聘专家。现任南京传媒学院专任教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带头人。毕业于苏州大学文学院,取得博士学位。曾任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副主任(挂职),浙江传媒学院影视学院院长、副校长、校长。国家级特色专业、省一流学科戏剧影视学学科负责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课题“中国梦影视创作与传播研究”的主持人、首席专家;美国杰克逊威尔大学联席教授,英国考文垂大学、利物浦约翰莫尔斯大学文化传播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宣传与文化“五个一批”人才,省“十三五”戏剧影视学一流学科负责人、省“十二五”戏剧影视学一级重点学科负责人,省“十一五”重点学科广播电视艺术学负责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带头人;中国新闻奖评委(2015年)、长江韬奋奖评委(2018年)、国家社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评委、国家广电总局社科课题评委、杭州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专家(文化类)、中央电视台智库专家、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常务理事、省艺术学理论学会副会长、省动漫产业协会副会长等。近年来,作为独立作者和第一作者发表在《新华文摘》(全文)、人民日报理论版、《当代电影》、《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现代传播》、《电视研究》、《当代传播》、《人大复印资料》等核心刊物的教育管理和电视专业论文40多篇,主持完成了国家教育规划重点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和国家广电总局重点课题以及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委托课题8个,出版《电视节目策划》、《电视栏目与频道策划研究》、《文化创意产业与当代艺术教育的创新研究》、《影视剧叙事研究》、《广播电视节目传播策略研究》等专著6部, 完成省“十一五”重点教材《广播电视电视文艺编导》和国家“十二五”重点及精品教材《电视节目策划教程》各一部,出版专业教材4部,曾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传媒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贡献人物”。曾获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从“产学合作”到“政产学研一体化”:卓越传媒人才培养的十年探索与创新》(主持人)。主要专业特长及研究领域为传媒艺术教育、当代戏剧与影视研究。
 
 
袁晓黎:女,汉族,1960年出生,二级教授,江苏省教学名师。现任南京传媒学院专任教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动画专业带头人。毕业于原苏州丝绸工学院(现并入苏州大学)工艺美术专业,本科学历。曾在金陵科技学院任教三十余年,创建该校动漫学院并任院长。系江苏省333人才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南京市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品牌专业一期建设工程《动画》专业创始人、带头人、主持人;江苏省一级建设学科《设计学》学科带头人、省重点专业《设计艺术(类)》专业主持人;江苏省首批动漫专家人才;江苏省重点建设实验室《数字媒体艺术创意与应用实验室》创建人兼主任;江苏省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文化战略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高校科学与艺术创意联盟副理事长、中国VR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中国图形图像协会中国数字艺术专家委员会高级专家、江苏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精品项目评委、南京动漫行业学会副会长、南京雕塑学会副会长、南京3D打印学会副会长;中国好创意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终审评委;中华文化进东盟“海上丝路电影周高校动画大赛(马来西亚站)”执行主席;韩国釜山国际环艺动漫节国际评委。曾两次荣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成果奖二等奖,担任国家精品课程《动画运动规律》主持人、主编出版《动画运动规律》十一五国家精品教材、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及多部江苏省重点建设教材。代表性专著:“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计划增补项目《中国设计大全(第六卷)冠履篇》并列主编;“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计划增补项目《中国雕版印刷艺术》并列主编,《中国高校科学与创意论坛》主编等。主创的动画片《楚风汉韵》获国家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总局 2014年度动画精品、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获第六届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最佳动画片奖;多项作品荣获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金奖、江苏省工艺美术设计大赛金奖。主要专业特长及研究领域为动画与数字艺术教育、设计创作、高校教学改革。
 
 
周安华:男,汉族,1957年出生,二级教授,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及特聘专家。现任南京传媒学院专任教授、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表演专业带头人。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得博士学位。长期在南京大学文学院任教并担任亚洲影视与传媒研究中心主任,戏剧戏曲学专业(含电影电视方向)博士生导师,江苏传媒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电视家协会高校电视艺委会副主任、中国话剧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曹禺研究会理事、美国Institute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Cultures会员、美国剑桥中国文化中心《美中社会与文化》杂志编委、《电影艺术》杂志编委等。并担任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一级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现代电影文学》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终评评委,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近十所国外大学客座、访问教授。曾在《文学评论丛刊》《当代电影》《电影艺术》《中国电视》《艺术百家》《戏剧艺术》《社会科学战线》等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著有《亚洲新电影之现代性研究》等专著16种,曾获南京大学人文贡献奖、江苏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等、“中国话剧文学研究优秀著作奖”等多项奖励。先后主持国家、省市社科研究项目和海外项目十余项。主要专业特长及研究领域为戏剧与影视艺术教育、当代影视学术研究。
 
 
陈小波:女,汉族,1957年出生,高级编辑,新华社领衔编辑,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策展委员会主任,著名摄影理论家、评论家、中国十大策展人。现任南京传媒学院专任教授、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摄影专业带头人。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本科学历。长期在新华社从事图片编辑、摄影研究及影像传播工作,担任新华社系列微纪录片《国家相册》图片主编及讲述人,中国文联艺术研修院导师。为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艺术节策展一百余个。长期担任中国金像奖、中国全国摄影艺术展、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大展、中国新闻摄影、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奖中国区等大型赛事评委。代表性著作:《中国摄影家》丛书、访谈录《他们为什么要摄影》(记实卷 新闻卷)、《摄影,感受中国》(英文)、《影观达茂》丛书(八本)等。荣获中国摄影家协会“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获得中国摄影界个人成就最高奖“金像奖”、第三届中华艺术金马奖伯乐奖等。主要专业特长及研究领域为影像传播与策展、摄影教育、当代摄影家研究。
 
 
 
 
宋江波:男,汉族,1954年出生,中共党员,国家一级导演,“金扬花奖·百名有突出贡献的电影工作者”,现任南京传媒学院专任教授、戏剧影视导演专业带头人。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曾任长春电影制片厂副厂长、总导演,并兼任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省电视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执委等。曾获全国文联百名青年优秀艺术家、吉林省委省政府颁发的二十世纪艺术金奖等称号。其创作经历和作品十分丰富,多部作品获得国家级大奖。其中,执导的剧情片《灿烂的季节》曾获俄罗斯“阿穆尔之秋”国际电影节优秀导演奖,生活剧《北极光》荣获第6届中国电视金鹰艺术节金鹰奖,传记片《铁人王进喜》作为建党90周年献礼影片获得第4届澳门国际电影节“金莲花优秀影片奖”,传记片《蒋筑英》获得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最佳故事片奖、第1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提名、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大学生电影节最受观众欢迎的最佳影片奖、长影小百花最佳影片奖、国家广电部最佳编剧奖,执导的传记片《任长霞》获得第11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奖等。
 
 
 
 
刘素云:女,1961年出生,中共党员,高级记者,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领军人才,第十届长江韬奋奖得主,现任南京传媒学院国际传播学院专任教授、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建设学科点——新闻传播学科之国际传播子学科带头人。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同年进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长期从事国际新闻采编、对外报道编译评论、国际传播实务及理论研究工作。曾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首席时政记者、首席国际编辑、评论员,时政部、专题部主任,历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驻耶路撒冷、联合国日内瓦、埃及首席记者,三十多年来始终工作在对外报道第一线,参与采访报道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国内外的一系列重大外事活动以及外国领导人的访华活动,随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过五十多个国家。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国家广电总局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担任国际台时事专题部主任,主要负责报道策划、评论和深度报道,承担起完善国际台新闻策划机制和评论性报道机制的重任,率领部门人员创立了网络视频栏目《CRI观察》,其目标是提高国际台引导国际舆论的能力,加强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声音”。多项作品获得国家级重要奖项:《录音报道:让爱的阳光融化冰雪》获 第11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录音报道:巴以儿童的节日期盼》获中国外宣最高奖“中国彩虹奖”专题类一等奖;《录音报道:伯利恒哀伤的圣诞节》获“中国国际新闻奖”广播电视类一等奖;《录音报道:绿茵场上的和平梦想》获“中国彩虹奖”专题节目类一等奖。人才培养、学术及研究成果:代表中国国际台与中国传媒大学联合策划推出国内首套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教材体系,并主编其中2部《中国新闻报道》、《国际传播策划》;策划并主编多部国际风云人物传记类图书《奥巴马画传》、《她可以当总统——奥巴马夫人米歇尔》、《从总理到囚徒(美女政治家季莫申科)》、《贝·布托:血雨腥风中坠落的“铁蝴蝶》、《以色列“战鹰”沙龙》、《少有人走的路3:与心灵对话》;在《世界新闻报》开设个人专栏“素云看世界”,担任环球资讯广播时事评论员、中央电视台“国际观察”栏目评论员、国际新闻权威杂志《世界知识》特邀撰稿。
 
 
 
 
程爱民:男,汉族,1956年出生,二级教授、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现任南京传媒学院专职教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曾任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留学生教育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一、二届)委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全国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南京市翻译家协会会长等。曾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高层次海外汉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省社会科学应用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已出版专(编、译)著12部、教材10余种、论文100多篇,其中50多篇论文发表于SSCI、A&HCI或CSSCI期刊;论文多次被人大复印资料等报刊全文转载。研究方向为国际中文教育、留学生教育、比较文学等。
 
 
 
 
刘仲宝:男,汉族,1958年出生,中共党员,国家一级编导、一级演员,江苏省文联副主席、省舞协第七届主席。现任南京传媒学院专任教授、舞蹈学院院长。毕业于无锡文化艺校,曾任无锡市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无锡市歌舞团团长。表演《鸬鹚号子》、《捉蟹》、《网船恋》,编导《江南好》、《太湖鱼米乡》、《阿炳》、《红河谷》、《茉莉花》、《西施》、《丹顶鹤》、《绣娘》、《金陵十三钗》、《英雄玛纳斯》、《南国红豆》、《天山魂》等,举办《水乡舞韵》个人舞蹈专场。担编导的大型歌舞、舞剧等曾获第三、七届“文华新节目奖”、第九届“文华大奖”、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四部舞剧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四届全国歌剧舞剧音乐剧优秀剧目展演一等奖第一名、第六届省音乐舞蹈节编导演奖等。被评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国舞蹈家协会“突出贡献舞蹈家”荣誉称号。
 
 
肖  飞:男,1957年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员。现任南京传媒学院文旅商学院专任教授。长期从事旅游院校管理及教学工作,曾任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江苏省旅游局副巡视员。教育部旅游行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江苏省旅游学会执行会长、上海长三角旅游发展研究中心顾问、《旅游观察》杂志主编、周庄旅游学院院长。多次主持或参与省内重要旅游规划项目和研究课题。在《旅游学刊》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曾获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课题奖、江苏省社会科学课题研究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江苏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江苏发展研究奖》等。出版发行《旧时的金陵》、《约会扬州》、《行走的天空》、《优雅的江南古典园林》等书籍。主编《江苏导游基础知识》、《走遍江苏——江苏省景点导游词精选》等书籍。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旅游策划与规划、旅游人力资源管理和旅游职业教育等。
 
 
 
 
严  翔:男,汉族,1959年出生,中共党员,教授,播音指导,金话筒奖评委,现任南京传媒学院专任教授、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带头人。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新闻学硕士。曾任南京传媒学院播音主持学院院长、校长助理、副校长、校长。兼任中国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全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评审、江苏省朗诵协会副会长等。播音主持作品曾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播音作品评比一等奖、全国首届百优双十佳节目主持人、全国杰出媒体策划师等。论文曾获首届全国主持人论文评比金笔奖等。参与组织、策划、创作的广播电视作品分获中国广播奖、中国电视金鹰奖、星光奖等。事迹曾载入《白杨颂》(中国传媒大学建院30年优秀毕业人才专辑)一书。
 
 
 
 
王  波:男,汉族,1956年出生,中共党员,著名朗诵艺术家、国家一级导演(正高二级),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南京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专业,长期在黑龙江广播?电台从事广播剧创作工作,原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专职编委。担任中国有声语言研究会专家组成员、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专家组成员、黑龙江省有声语言教育研究会名誉会长。曾获黑龙江省“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黑龙江省“六个一批” 专家人才、“中国受听众喜爱的十大小说演播艺术家”称号、“共和国70年70人杰出演播艺术家”称号,首届中国广播剧导演(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三十多年间朗诵的文学作品、播讲的长篇小说、导演(并主演)的广播剧以及艺术类晚会、饰演的影视剧等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共计100多项。其作品囊括导演、表演、朗诵、编剧、作曲等多个领域,跨越广播、电视、电影、舞台等多种媒介平台。
 
 
 
 
郎劲松:女,汉族,1967年出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传媒学院专任教授、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带头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博士学位。曾在吉林省委宣传部新闻处工作多年,后进入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任教至今,期间于2004年至2005年在韩国首尔大学访学,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至2011年任贵州电视台副台长兼卫视总监,组织创办《论道》《中国农民工》《真相》等有较大影响电视节目。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担任多家媒体资深顾问。代表专著有《中国新闻政策体系研究》《新闻发言人实务》《韩国传媒体制创新》《政府传播》《IP行业年度发展报告》等。专业特长及研究领域为传媒政策、新闻发言人制度、电视节目创新及IP跨界传播等领域科研实践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传媒政策与传媒管理,新闻发布制度,媒体融合与创新,IP传播与运营等。
 
 
 
 
靖  鸣:男,汉族,1958年出生,中共党员,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媒介发展与危机管理研究所所长。现任南京传媒学院专任教授、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建设学科点——新闻传播学科带头人。毕业于广西大学新闻系,取得硕士学位,作为教育部高级访问学者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访问学习。曾任中国新闻社广西分社 记者、广西日报主任记者、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中国传播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新闻与传播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会员、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研究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公共关系协会理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通讯评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成果鉴定专家。出版《问题新闻学》、《采访对象主体论》、《会议新闻学》、《手机传播学》等多部代表性著作,多次获得省级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采编业务、媒介发展与危机管理、网络与新媒体。
 
 
陶慧敏:著名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南京传媒学院驻校艺术家、表演专业特聘教授。曾主演《五女拜寿》、《美丽的囚徒》等经典越剧,参演《杨乃武与小白菜》、《红楼梦》、《福禄双全》、《DA师》、《追日》、《人民的名义》等诸多经典影视作品。曾荣获第三届全国电视十佳演员、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奖、全军“金星”女主角奖、”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等诸多荣誉。
 
 
 
 
杨利民:国家一级编剧,“新时期中国十名优秀编剧之一”,南京传媒学院驻校艺术家、、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特聘教授。曾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文联副主席,哈尔滨市文联名誉主席。从事创作40年多来,其在戏剧、影视以及文学创作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创作了大型话剧《黑色的石头》、《地质师》、《特殊的故事》、《秋天的二人转》、《铁人轶事》《大荒野》《危情夫妻》等,影视作品《家族的荣誉》等,小说散文《暴风雪中》等,被评为我国“新时期十名优秀剧作家之一“,并荣获中央戏剧学院首届学院奖。他的戏剧作品三次获国家曹禺戏剧文学奖、“电影华表特别奖”、“五个一”工程奖、“全国戏剧文华大奖”等,被曹禺先生誉为”新时期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剧作家之一”。
 
 
 
 
王阿成:著名作家,享受中国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编审,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哈尔滨作家协会主席、《小说林》总编辑、社长。南京传媒学院驻校艺术家、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特聘教授。创作《赵一曼女士》、《年关六赋》、《马尸的冬雨》等诸多长中短篇小说,曾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蒲松龄短篇小说奖、“百花奖”等诸多奖项。
 
 
 
 
赵韫颖:女,汉族,1959年出生,高级编辑,教授、上海戏剧学院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传媒学院专任教授、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带头人。毕业于四平师范学院中文系,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2007年1月进入上海戏剧学院任教,任电影电视学院副院长兼创作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电影、电视剧、散文等作品近200万字,荣获“中国电视剧艺术五十年全国优秀编剧”、“上海市优秀文艺家”等称号。作品曾获“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中国电影华表奖、第七届中国人口文化奖、东北三省金虎奖、吉林省长白山文艺奖等奖项。上海戏剧学院广播电视编导国家级特色专业,负责人;上海戏剧学院广播电视艺术学重点学科,主要参与者;《培养有情怀的剧作家——艺术院校编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创新》项目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参与者)。主要创作作品:电视剧《咱爸咱妈》、《代理妈妈》、《春长秋也长》、《老娘泪》等电视剧。其中,担任编剧的《咱爸咱妈》获得“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二等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电影《灿烂的季节》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20集电视剧《老娘泪》获得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二等奖、全国法制类长篇电视剧二等奖。主授课程:《电视剧写作》、《编剧元素训练》、《艺术导论》、《创作理论与技巧》。主要研究方向为电视剧写作、创作理论与技巧等。
 
 
 
 
吴素玲:女,汉族,1959年出生,教授,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生导师、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史学会理事。现任南京传媒学院戏剧影视学科专任教授、研究生工作站站长。其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获得博士学位。长期在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从事电视剧艺术历史与理论研究及教学工作,注重独立从事或参与有关课题的研究活动。已完成的广电总局科研项目“中国电视剧发展史纲”先后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广播电视著作评选一等奖;国家广电总局高校科研成果著作二等奖。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两项。参与完成教育部重大社科基地项目及211工程子项目各一项。出版有《中国电视剧发展史纲》、《王扶林电视剧导演艺术论》(主编、撰稿)、《历史镜像——电视剧(太平天国)人物谈》、《电视剧艺术类型论》(主编、撰稿)等专著;发表有《中国电视剧发展史学科建设刍议》、《电视剧批评的多元视角》、《历史剧的文化价值取向》、《电视剧翻拍之路还能走多远》等多篇论文。
 
 
 
 
王  强:教授、国家一级导演,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南京传媒学院创作中心副主任。曾创作大型综艺《非常周末》等电视节目,电视剧《雪白血红》等长篇电视剧百余部集,电影《长生殿》等,出版有专著《电视剧创作》,曾获“金凤凰”奖最佳编剧以及金鹰奖,江苏省政府优秀电视剧奖,优秀剧本奖等奖项。
 
 
 
 
禹成明:男,汉族,1960年出生,高级编辑,中国资深纪录片人。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安徽影视家协会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融媒体文化委员会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副会长。现任南京传媒学院戏剧影视学科教授。曾任安徽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总编辑、深圳卫视总监。从事电视工作三十余年,主要作品有:《王莹》《雕塑大师刘开渠》《无梦到徽州》《书画之魂》《告别西递》《远在北京的家》。担任策划、监制的纪录片有:《《寻找少校》《淮军》《大黄山》《成本华——一个被遗忘的抗日女兵》《难以抵达的终点》《中国文房四宝》《小岗纪事》《天下徽商》等。作品多次荣获全国社教类电视节目及对外电视优秀节目一等奖、中国电视“星光奖”、中国电视“金鹰奖”、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奖。
 
 
 
 
孙大峰:男,汉族,1962年出生,吉林省教学名师、二级教授,澳门城市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传媒学院专任教授、音乐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音乐表演专业,任吉林省交响乐团低音提琴首席演奏工作。后调入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至今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30余年,曾主持创建吉林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并任院长。原创作品《小河淌水》、《京剧印象》及其团队获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流行音乐乐队银奖,指导学生荣获中国第二届爵士乐大赛获优秀乐队奖,指导学生梁博获得《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年度总冠军、权振东获得《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实力的绽放”大奖、郑佳参加山东卫视“天籁之声”获得全国七强、白婧入围香港TVBS金曲奖年度最佳新人奖。
 
 
 
 
韩丛耀:男,汉族,1957年出生,二级教授,博士,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金像奖获得者,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华图像文化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国家级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现任南京传媒学院专任教授、江苏高校新设特色专业——时尚传播专业带头人。先后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哲学系、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毕业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从事新闻传播教学40余年,在海内外发表摄影作品2000余幅,获国际国内奖70多次;电视作品900多分钟;指导微电影作品30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中国新闻传播技术史》”并任首席专家;以色列SIP研究项目“Unbound Vision: Early Chinese Ideas on Photography” 首席专家;澳门基金会项目“澳门视觉形象传播谱系构建研究”首席专家;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总局重大项目百卷本《中华图像文化史》首席专家。独立主持“中国近代(1840-1919)图像新闻出版史研究”、“中国现代(1919-1949)图像新闻传播史研究”等多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作为项目首席专家,主持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出版基金委托项目“中国影像历史研究”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华图像文化史》(100卷)。在海内外出版著作45部,教材5部;在海内外公开发表新闻学、传播学、艺术学、摄影学专业论文11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一般项目2项,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国际科研项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和各类横向项目6项。曾获第四届中华优秀文化图书奖;两次获得中国个人艺术成就最高奖——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评论奖)和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评论奖);曾获全国性优秀文艺奖项;多次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学成果曾获南京大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研究方向:视觉传播、影像文化与传播、传播技术史、图像史学、时尚传播。
 
 
 
 
何  兰:女,汉族,1958年出生,教授,博士,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国际新闻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高级研究员。现任南京传媒学院专任教授,国际传播学科带头人。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世界史博士学位;大学和研究生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曾在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任教多年,先后在日本和德国的大学任客座研究员;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及合作研究。兼任华语经纬国际文化发展中心高级研究员、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理事、中国世界现代史学会理事、华中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政党外交学院客座教授等。负责主持和参加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0余项;出版《政治游戏中的一张王牌》、《新视角下的国际关系理论》、《传媒与国家安全》、《冷战后中国对外关系》、《国际战略与国家安全研究》等专著、合著、主编等学术论著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百余篇。两次获得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优秀科研成果(著作类)一等奖。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与大众传播、国际问题与新闻报道、公共外交等。
 
 
王更新:女,汉族,1965年出生,教授、博士。现任南京传媒学院专任教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主要负责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获博士学位。曾任南京传媒学院招生办公室主任、广播电视学院院长、校长助理等职。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南京市影视动漫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政协南京市江宁区第十届、第十二届委员。曾获“江苏省第七届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主持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苏高校“教学研究工作”重点课题1项、江苏高校“大学素质教育与数字化课程建设”课题1项,曾获校级教学成果奖评选暨省级教学成果奖培育特等奖,作为主要设计者获江苏省首批一流本科课程,主编《影视精品导视》等多部教材,曾有十几年在电视媒体担任记者、编导、制片人等从业经验,并有多篇电视作品在国家级及省级媒体播出、获奖,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指导学生获得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三等奖等多项成果。专业特长及研究领域为中外影视艺术、纪录片、广播电视理论与实践。
 
 
曹国圣:男,汉族,1970年出生,中共党员,教授级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学历,哲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现任南京传媒学院专任教授、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带头人。
 
 
吕  艳:女,汉族,1965年出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现任南京传媒学院专任教授、大学生思政课程教学带头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专业,获博士学位。曾长期在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任教,后担任南京传媒学院思政与基础教学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等职。主要专业特长及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和党建工作。
 
 
 
 
余  雁:女,汉族,1961年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南京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设计学科及设计类省一流专业带头人。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商业美术设计专业(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曾任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从事教学与科研三十余年。黑龙江大学艺术学理论重点学科带头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带头人,首批国家双一流专业建设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带头人,省精品课程《平面广告设计》负责人。任中国电子视像协会数字影像创意委员会副会长、黑龙江省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评审专家和项目结题鉴定评审专家、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专家。曾荣获黑龙江省“三八红旗手”称号,入围2005年中国设计业青年百人榜20强、黑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艺术设计家、黑龙江省十佳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教学成果获得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1项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冰灯冰雕艺术设计与实践人才培养”;主持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黑龙江流域北方民族萨满信仰文化中的造型艺术研究”;主持黑龙江省艺术规划课题重点项3项。专著1部《平面广告创意设计》;主编设计专业书籍《最新企业形象视觉识别设计丛书》等共计21部;第一主编出版教材《商品包装设计》等共计7部,其中主编“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构成》、《书籍设计》等共计6部。
 
 
韩淑英:女,蒙古族,1959年出生,教授,南京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现任南京传媒学院舞蹈学院常务副院长、舞蹈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曾任内蒙古舞蹈家协会第五届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常务副院长。,原创舞蹈诗剧《青春之歌》《阔步新时代》总导演、执行导演、艺术总监,《中国民族民间舞(蒙古族舞蹈)》主讲人。获南京艺术学院刘海粟教学名师奖、被授予“江苏省五一巾帼标兵”称号 。主要专业特长及研究领域为舞蹈表演、舞蹈编导的研究与教学。
 
 
 
 
万  素:女,1961年出生,教授,国家一级编导,北京高校名师、与中央音乐学院联合培养“音乐编导”方向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传媒学院舞蹈学院副院长、舞蹈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曾任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院长。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专家评委、国家教育部学位及研究生教育评审专家、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舞蹈编导负责人、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课程”舞蹈编导主持人。《舞蹈编导课程“中国式即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啷哩个啷》入选首届中国舞蹈优秀作品集萃,《国风》获得第十五届北京舞蹈大赛舞剧、舞蹈诗最佳作品奖。创作作品百余部,,多次获国内各项比赛金、银、铜奖。曾应邀为俄罗斯室内芭蕾舞剧院创作现代舞剧《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又到哪里去》,获俄罗斯“金小丑”奖提名,是第一位在国外独立上演舞剧的中国编导。出版专著《留给时间的舞蹈——生命会怎样起舞》、《留给时间的舞蹈——舞蹈编导的学问》、《留给时间的舞蹈——舞蹈“身心一元”论》、《让舞蹈走进幸福生活指数》。主要专业特长及研究领域为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教育的研究与教学。
 
 
 
 
李  毅:男,汉族,1960年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南京传媒学院摄影学院副院长、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摄影专业带头人。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摄影专业,取得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曾任鲁迅美术学院摄影专业教研室主任;2000—2020年任大连医科大学摄影专业筹建人、教研室主任,艺术学院副院长、院长。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高校摄影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高校摄影学会副主席、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影视与影视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等。创办大连医科大学摄影专业并发展成为辽宁省首个特色专业,曾获“”中国学院奖首届摄影教育最佳学院建设奖”、“中国学院奖第二届摄影教育人才培养奖”、“大连市优秀专家”、“中国摄影教育第七届红烛奖”、辽宁高校摄影教育“优秀教学奖”、中国大学生现代摄影大赛“优秀指导老师奖”、辽宁省摄影家协会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等。
 
 
 
 
朱  强:男,1964年出生,教授。现任南京传媒学院传媒技术学院院长、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带头人。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取得硕士学位。曾任浙江传媒学院系主任、教务处副处长。曾担任浙江传媒学院省级重点学科“交互媒体技术”学科方向负责人,担任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咪咕数媒)”副主任,组织创办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并任专业负责人(该专业目前成为国家一流专业)。担任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及科技厅科技管理专家、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浙江科协会员、数据库高级管理工程师、浙江省高校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曾获市科技进步奖二项,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优秀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交互媒体技术、智能算法分析技术与多媒体信息系统。
 
 
段永良:男,1960年出生,教授。现任南京传媒学院传媒技术学院专职教授、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播电视工程专业带头人。曾任地方媒体高级工程师,进入高校任教近20年,在全国高校首开《全媒体制播技术》、《融媒体技术导论》、《融媒体监测技术》、《智能媒体技术及应用》等课程。主编出版广播电视工程专业教材4部、参编教材1部,其中1部获评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教材,《全媒体制播技术》、《现代广播电视发射技术》入选全国广播电视技术能手大赛用书。主要研究方向为媒体制播技术、智能交互媒体技术。
 
 
 
韩  鹏:男,1980年出生,教授,东南大学在读博士,江苏省紫金文化优青人才,苏州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现任南京传媒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院长、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带头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漫画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江苏省动漫协会理事,江苏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综合设计与创作”课程主持人,江苏省首批一流课程主持人。
 

联系人:周老师

手机号:15895869334(微信同号)

首页 电话 添加微信 在线报名 录取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