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导航
南京传媒学院专接本报名官方网站
自考本科 / 专接本招生官网

奥运冠军黄旭:体操事业永远在路上

2024-05-17
从业余体校里天资初显的稚嫩“小领袖”,到国家队中技术成熟、心性坚定的“黄队长”,黄旭走过二十余年的艰苦生涯。退役后,多次获得奥运冠军的南京体操管理中心副主任黄旭未改低调沉稳的行事作风。一路走来,有荣光,有失落,但他始终稳重坚韧、有如青松,一直前行在路上。
 “从被服务到服务”
在2023年6月9日举行的记者会上黄旭告诉记者,从运动员转型领队,外界对黄旭一直存在好奇,而黄旭将这个过程解释为“从被服务到服务”,在他看来,自己曾经是一名被国家精心培养的运动员,非常清楚国家在自己和队友身上的投入,那时,他是被服务的对象;而现在,作为领队管理整个队伍的训练计划,是他在通过自己的职能为可能成才的年轻运动员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对于后备人才的培养,黄旭有自己的看法。江苏的体操后备人才在全国来说是比较强的,目前可以组建两到三支队伍,同时现在也要做一些长远的规划。运动员的概念不应该是刻板印象里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相反要足够聪慧,有足够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提高经济水平、达到更好的成绩,这样的培养理念也贯彻在他的工作中。
黄旭说,“中国可参与体操竞技的人口数量是有限的,在当下健康中国的角度来说,从娃娃抓起、把体操是运动之父的概念推广出去,打好中国体操的基石非常重要。”秉着把江苏建设为全国体操“自留地”的想法,他选择回到江苏,建设江苏的体操力量。惯常低调行事的他表示“总要有人做默默无闻的工作”。
今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已经不远,对体育运动在普通青少年间的推广,黄旭的建议是“取中间项”,并推荐了跑酷运动。“跑酷”是许多年轻人都比较喜欢的,如果要在暑假期间让孩子把一项运动技能精通,不用说,非常困难;但是用某项运动来提起他们对运动、对提高身体素质的兴趣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而跑酷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媒介,能让参与其中的孩子们感受到运动带来的活力和愉悦,产生进一步地接触更多体育项目的想法。黄旭认为,现在的少年儿童脑力水平普遍高于从前,但是他更希望孩子们能得到充分、平衡的发展,重视运动健康。
对青年学子,黄旭也有话要说。他以体操为例,就像运动员们要学习对手的长处、取长补短一样,大学生们也需要看到并学习不同领域的精神,将其中价值化为己用,贯彻到自己的学习实践之中。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在当下的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了内涵,对于青年人来说,传承体育精神、发扬爱国主义不只是自强不息、拼搏前程的要求,也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要求。
将要举办的亚运会,国家目前还没有确定派哪些选手出征,要根据实际需求和对手的情况来决定队伍名单。黄旭表示,不管派哪支队伍都会有江苏队的队员在,他也非常希望这些队员能够赛出水平,为国争光。而当谈到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黄旭表示说:“在我仍作领队的阶段,能有一名奥运冠军出现,希望这个愿望可以在明年实现。”
时代之路,需上下求索,黄旭怀着对体操的热爱、对中国体育事业的无限信心,在新时代锲而不舍地通过实干追求梦想。后人若观这一路深深浅浅,所见都是不可磨灭的、珍贵的脚印。
“让体操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体操教育发展之路漫漫且稳定,不求快,只求稳,不求多么荣光,只求牢记初心。作为江苏现任体操协会秘书长,不论是在今天的采访亦是在之前相关采访中,黄旭都对中国体操运动的未来充满信心与激情。
2009年9月28日,黄旭正式宣布退役,结束了20多年的体操生涯。退役之后,黄旭放弃了留任国家队执教的机会,被录取在北京体育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学习生涯结束后,他选择了回到家乡江苏工作,致力于江苏体操的推广,挖掘并培养“好苗子”,稳步壮大江苏体操队伍。
“江苏是最早成立体操俱乐部的省份,未来社会俱乐部将成为新的趋势,江苏体操将构建发展新格局。”黄旭在接受媒体记者提问时表达对江苏体操未来充满期盼。2012年的江苏省运会青少年部体操比赛,黄旭担任了总裁判长,面对孩子们展现出的实力,作为“前辈”黄旭赞叹不已,连声感叹“优苗”。
随着体操运动在孩童时期的推广,这是全民健身的推广,也是体育人口的培育。14岁就入选国家队的黄旭认为,体操是“朋友”亦是“荣誉”,亦是他在体操之路上奋力拼搏的结果,更离不开教练对他“娃娃时期”的精心培养。
2019年是新中国体育70年,也是我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黄旭表示体操协会在青少年方面不断普及体操,让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参与进来,希望娃娃们在幼儿园里就能强身健体。重视体操改革,体操运动推广,让体操走进更多人的视野,让更多孩子接触体操领域。
体操教育之路不断稳步前进与发展,体操运动是地基。体操学习能够帮助孩子们掌握协调性、力量、核心等,对许多体育运动和身体素质提高都有帮助。未来不断,体操之星不断!
“从负开始”
2023年的9月,黄旭退役就将达十四年,但提起多年前作为一名体操运动员的经历,他仍然历历在目。
辉煌,总是人们最容易了解的。1997年到2008年,黄旭先后获得4次世锦赛男团冠军、两次奥运会男团金牌。赛事进行中如擂鼓的心跳、金牌落在胸前的震动和高唱国歌时的胸怀澎湃,从没有成为影影绰绰的梦;它们造就了黄旭的青年记忆,镌刻了永远值得回首的荣耀,也筑牢了他一生的底色和求索的方向。
辉煌之外,便是少数人才能看见与理解的。幼时,黄旭也有过对训练的逃避退缩;初上赛场时,他也有不安的瞬间;训练场上,伤病与挫败更是每个运动员的生涯中都未缺席过的必修课。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能不可避免地下降,黄旭身上的压力也愈发沉重。尤其是他还是一名被队员寄予信任的队长。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在自己的梦想前当“逃兵”,他在奥运赛场的表现对得起和封闭针、和无限的汗水相伴的日日夜夜。他说:“恰恰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失败的场景、奋斗的过程。”
谈起过往,黄旭直言“没有2004的失利,可能就没有2008的辉煌。”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中国体操队重重地“摔”了一跤。那之后的四年,黄旭和李小鹏、杨威等队友们“从负开始”,不曾有片刻松懈,为的正是要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一雪前耻,他面临着身体机能下降、新鲜血液冲击等等客观困难,同时承担着巨大心理压力,最终他们成功了,不负众望地走上了奥运冠军领奖台。几名老将在夺冠时紧紧相拥、热泪盈眶。
“要花4年时间走这条路,实际中遇到的困难比想象中的还要多,如何把自己所承诺过的事情坚持下去?只有自己能知道付出了多大的艰辛,承受了多大的心理压力”。黄旭在采访中坦言。
那是2008年的8月12日。黄旭等三名江苏南通籍运动健儿接连折桂,他们将荣光从世界视野带往了自己的家乡。后来,8月12日被定为“南通体育日”。
冠军之路,何其耀眼又何其艰难。然而黄旭百折不挠,凭着强大的内心和过硬的竞技水平在这条路上踏实而坚定地走着,每一步都走得极稳、极富力量。
“体操人自有后来人”
和千千万万人一样,黄旭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黄旭的人生起点就起于此时。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他长成憨厚却认真的“小大人”,走入体校,走入省队、国家队,走上冠军领奖台,走向认识新的奋斗旅程。
父母的支持培养出了这样一个懂事、讲道理、认真刻苦的好孩子。体操训练对于孩子而言极其艰辛的,但年纪小小的黄旭却愿意放弃休息和娱乐的时间,反将之投入到训练之中。即使难免有不想继续的时刻,他也会在父母的鼓励和教育下调整心态,坚持下去。勤勉的品质就这么从幼时发芽,贯穿黄旭的一生,长成他生命原野上的一片盛景。
还是一名小学生的黄旭,就常有毫不犹豫地向残疾乞丐赠予自己生活费、零花钱的举动,即使当时他的家庭并不富裕。心地善良而又非常稳重的他也得到教练的青睐和队友的信任,对队友的关心和支持在岁月里溢出丰足的温暖。这逐年显现的领袖风范,伴他成为了一名竞技体育精英,成为队伍的“定海神针”,成为令队里的兄弟们钦佩的对象。共患难的情谊在黄旭和他的队友间从未褪色。
而在爱情上,他和妻子范雯也有着年轻人间流行的“双向奔赴”的行动。两人相恋多年,在范雯口中,黄旭不够浪漫,却踏实温柔,让人心安,也早早做好了结婚的打算;同样曾是体操队一员的范雯为照顾他的发展安排,也数度在城市间辗转,始终和黄旭并肩而行。网络上有许多两人爱的合影和幸福恋情的记录,一子一女也在两位优秀运动员的培养下成长得活泼可爱,“体操人自有后来人”。
人到中年,黄旭也在家乡江苏发展了十来年,和家乡人、家乡的体操事业始终站在一起。不仅担负起新的职责,成为江苏体操队领队,培养江苏的体操队伍,还热心支持各地体操运动推广事业,支持家乡的学校在体育精神传承、体育文化发扬上的新举措,和众多承载着体操竞技荣耀的希望、担负着传播新时代体育文化使命的学生们站在一起。谈到退役后的生活,记者会上,黄旭笑道:“以往按部就班,三点一线,除了睡觉训练很多时间都花在了康复中心,现在虽然也很忙碌,但是生活乐趣很多也很充实。”
人生之路,处处是温情,他以光芒满身照亮自己的前路,也不断地吸引和召唤着更多欲与之携手并进的人。
“我国体操事业的发展辉煌不息”
扎实的基层工作,鱼与水的完美融合,鱼就是体操,水就是人才,二者只有互相平衡才能稳步发展。“江苏是全国体操的自留地”,这是黄旭先生对江苏体操发展的评价与期盼。
在2023年6月9日南京举行的黄旭先生新闻发布会上,与记者的交谈中,黄旭认为作为运动员,要清楚地铭记国家对自己的培养,牢记自己的初心;角色虽变,初衷未变。
退役之后,黄旭担任江苏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兼体操队领队,秉持初心致力发展江苏体操,对于江苏体操的发展,在6月9日的新闻记者会上,黄旭表示“发展江苏体操,不仅仅因为是我的家乡,更是因为这是对于国家体操的一大进步,培养人才,普及体操发展,将江苏体操培养成全国的一个自留地。”
2009年全运会上,黄旭就选择择好自己最后一班岗,在最后一项单杠动作结束完美落地时,他霎那间意识到这将是他以一名运动员的身份最后一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也是他作为运动员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刻,他要在属于他的舞台向世人谢幕。它表示属于中国的体操舞台,将永不谢幕。
黄旭体操人生发展路程并非一帆风顺,难免会有一些议论,在发布会上,当记者提及“唯金牌论”这一观点时,黄旭表示,如果没有“唯金牌论”,运动赛事就是一种全民运动。在2023年举行的世界青年锦标赛赛程中,国家对于运动员的培养,黄旭给出了一个数字:我国的总计花费可能高达百万。在黄旭看来,国家之所以耗费大量的投入去培养职业运动员,并不断保障运动员们能够站上更高的赛事平台,为的就是让中国运动员可以在更高的体育平台上去展现出中国人的能力。
对于网络中因“唯金牌论”引发的一些网络暴力言论,黄旭认为别人的言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职业运动员对于自我技能发挥的追求。
体操发展之路,需要更扎实的去前进,黄旭表示对于国家体操发展充满了信心与力量。我国体操事业的发展辉煌不息!
 

联系人:周老师

手机号:15895869334(微信同号)

首页 电话 添加微信 在线报名 录取查询